——眼睛是最高端的相机,我愿用一生去记录眼前一切真实的美丽。
记录
原本我是25日飞往兰州的机票,再火车去拉萨,由于某些原因放弃了机票,然后就和李老师碰到了一起。于是,行程提前至20日直接从上海坐火车T164次去拉萨,整整两天两夜48小时。至于准备的东西,看图吧。
流水日程:
D-3
晚上19:50的火车,上海火车站。一上来便是各种纠结的换床位,我们这节车厢里似乎都是上海发往拉萨的春秋旅行社的团。和我们同隔间的是一对即将退休的老夫妻和一对中年夫妻中的一个。
D-2
凌晨4:12分,火车到了中国的铁路交通枢纽郑州。我们的隔间来了一个中年人带着一小女孩。我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因为我被吵醒了!下午17:20到了西宁,真想吃这里的老酸奶……
D-1
又是早早的醒了,不仅因为车到了格尔木,更因为火车上了高原翻了昆仑山,我明显感觉到了高原反应:头发胀.而起床后就听说车厢里有人晚上起来上厕所时晕倒了.上午翻过了昆仑山脉,也就到了一片神秘的地方,可可西里无人区.说实话,这里除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还是草原了,对于车上的游客而言,可以吸引到我们的也就时不时铁路边吃草的藏野驴、藏原羚和很难见到的藏羚羊了。晚上八点不到,我们到了拉萨!背上行囊,准备开始行程。
D+1 纳木错+购物点
在拉萨的第一天就是以阴雨开头的。早晨因为要搭大巴车,所以我们5点半早早起床。车出拉萨前,导游提醒我们纳木错很冷,要租大衣的可以在特定的店了40块租一件。一路上经过了羊八井、当雄,最后经过将近五个小时的车程(路程不到500公里,不过沿路有限速),到了西藏的第一圣湖纳木错。尽管天气依然很不给力,但是湖景依旧让我惊艳!美景在此不赘述了,后文会提到。
离开纳木错,原本是有去羊八井泡温泉的打算,可大巴士上大家都因为没带装备放弃了,实在可惜……之后的购物点,就不用说了。晚上,回到宾馆,我们两人休息片刻便直奔昨日没吃成的雪域餐厅。挺不错的说~
D+2 拉萨市内+布达拉宫+大昭寺
拉萨的早上天气依然阴沉。我们一行人的入宫时间是定在中午的12:30,由于布达拉宫施行限时限流的措施,所以我们决定围绕布宫来安排一天的行程。上午是在布宫周围自由的拍照,吃完午饭下午去玩布达拉宫再走大昭寺和八廓街(还偶遇了火车上同隔间的光头怪蜀黍~)。
一天行程结束,我们回到宾馆,然后出发到北京东路上的一家藏式火锅店,貌似是叫“薄巴堂”来着。
D+3 扎什伦布寺+日喀则
原本我们的行程安排里,今天应该是去林芝线的。由于车上人数不够的原因,我们就先把扎什伦布寺-日喀则-珠峰大本营这一线提前来跑。
今天同样是一早起来,打了车赶到布宫西面的白塔集合上大巴。也就开始了我们为期四天的“颠倒不行”的旅程。在去往日喀则的路上,我们先到西藏的第二大圣湖羊湖,也就是羊卓雍错去看了看。由于天晴所以,羊湖给人的感觉要比我们第一天去纳木错时好多了(也就是整篇文章的第一张图片),但是毕竟小很多,感觉不如纳木错那么壮观。
然后之后的扎什伦布寺对于我这样的自然景观控来讲,也就一般般,没有很深的印象。
D+4 珠峰大本营
我们去的珠峰大本营,也就是第一大本营位于定日县的境内,距离日喀则市还是有的相当的距离的。于是我们坐在大巴车上,两条腿也伸不直,蜷坐在位置上整整一天,从早上7点发车,到晚上7点才到了珠峰大本营,得亏西藏日落比较晚,我们才得以拍拍照啥的,就可惜这天还是很阴。
珠峰大本营的条件大家心理还是有预期的,很冷(我穿了一件tee+一件长袖+两件羊绒衫+一件外套,牛仔裤外面又穿了一条裤子-_-不过还是冷!),也没啥吃的(我们事先就买好了泡面、小菜和青稞酒),而且景色也很一般(主要是因为天气不给力)。
D+5 珠峰大本营
天一亮,我们早早起来,为的就是一睹珠峰的雄伟。可天依然阴沉着,我们搭上大本营的中巴,便朝距离大本营大约15分钟车程的一个土坡开去,那里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
当我们所有人都在为眼前浓厚的云层慨叹的时候,一缕阳光透过左面的山顶射了过来,我们的感觉就好像是一群朝圣的人看到了神灵一般幸福。于是我也冲下土丘,在不远的河床边摆下,纪念的石头堆。
我们在这里结识了俩广东小伙,和我同龄!玩的很开心~
孤独的行者,李老师
回到日喀则,我和李老师就直接去了两天前定做藏刀的藏民家里,搞到了一把货真价实的藏刀!
D+6 日喀则+拉萨
今天一天几乎泡在了路上、购物点和吃饭上了。
值得一提的,也就是晚上我们俩人因为旅馆客满而耽搁了之后与那俩广东小伙吃饭的时间……原本我们打算去吃下玛吉阿米,最后由于人太多我们还是决定去了同样人气很旺的驴窝餐厅,主要是粤菜,所以我们就跟着他们混了!
吃完了本还想早些回宾馆休息,结果他们仨要去不远的酒吧坐会儿,我汗。这酒吧叫DUNYA,看菜单上介绍是几个跨国的朋友合伙开的,晚上气氛很好,坐在阳台上感觉很那啥……请注意看,左一是不是神似某明星-_-!
D+7 巴松错+林芝八一
早上赵师傅准时来到我们的宾馆来接我们,之后赶到小昭寺路去接同车的另两位。
如果说,西藏的景色很漂亮的话,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川藏线的这一段是最让我惊艳的。没错!就是惊艳二字!一路上景色错落有致,绝不会让人感觉乏味,因为海拔的变化使得318国道两遍景色也不断变化,绝对的目不暇接!
赵师傅,开车很辛苦,喝着红牛解乏。而我们四人把他走这线之前拷的歌给换成了我们爱听的流行歌曲……对不住赵师傅了。车开了一整天,车上歌我们也听了大半天,边听边唱实在惬意——还有比这更舒服旅游体验么?
傍晚的时候到了巴松措,位于去往八一镇的分岔路,要经过一段人造水渠,水碧蓝碧蓝的,只可惜没有下车拍张照。
晚上到了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赵师傅便带我们去吃最富盛名的石锅鸡了!这个石锅可是软的哟,可以刻字上去的哦~
D+8 鲁朗+米堆冰川+然乌
赵师傅,反复跟我们提到通麦天险,然后,我们也着实感受到了威力。在通麦我们堵车1个多小时,在我们通过的前一天刚刚泥石流。这条道上大约50%的公路,20%的破公路,再加上30%的只有一根到一根半车道的泥泞土路!
前面一辆大油罐车,差点没hold住,看的我们心惊肉跳。
下午5点左右,我们一行五人到了米堆冰川,今天最后的一个景点。
离开了米堆冰川,赶在天黑之前我们终于到了今晚的栖息地,然乌镇。可是,可是,这是一个没电、没热水、没景色的地儿……sigh~
D+9 柏树王+嘎丁沟
今天开始回程了,去了几个我觉着比较一般的景点。从然乌湖到柏树王,再到嘎丁沟,景色与之前的鲁朗林海相比真的只能说毛毛雨了。
导游说,这上面有人脸。你看到了没?反正我是没看到,我倒觉着这山挺像葫芦娃合体的……
D+10 回程中……
天气多云转晴,一路无事,依旧是我们睡觉、听歌、唱歌、拍照。赵师傅就是开车、喝红牛、喝红牛、喝红牛……你没看错,他一个人下午喝了三灌红牛。
大家都抓紧这最后一天,来捕捉美丽的一切。
下午5点,我们安全回到了我们的终点拉萨。跟团的行程到此全部结束。
D+11 自由安排:色拉寺+扎基寺+购物
早晨睡到自然醒,和李老师吃了当地特色的早餐,便去租了自行车,进行最后的拉萨城市游,以弥补我们之前行程上的遗漏:最重要的便是色拉寺和扎基寺了。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而扎基寺是拉萨市内的一个小寺庙,别看寺庙小,香火却特别旺盛,听说是请财神的地方,是西藏普通百姓除了布宫以外最常去拜的一座寺庙了。
这个地方位于北京东路小昭寺路附近,看样子是当地人吃饭闲聊的地方。尽管这里环境说不上整洁,但是体会下本地人的生活也是很不错的。
D+12 坐等火车……
这是在拉萨的最后一个上午了,买完了火车上需要的东西,便坐上了开往拉萨火车站的出租车,也就开始了漫漫的回乡路。上海,我来了!
朝圣的路永无止境,我们还会回来的!
建议
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跟团游客来写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如果你是自驾游,那就直接略过这一段吧。
1.由于我们自己的原因,准备的时间(包括购票和行程规划)不是很充裕,所以来回都只好选择了火车。如果你想经济又舒适的话,我建议是:飞机去火车回——不同于大多数人火车去飞机回的观点。三个原因,一是避开去程与返程的购票高峰,从而省点米(当然你若不缺米,当我这句话没说……);二是高原反应并没有想象中的厉害,只要不是本来体质不佳的话,稍加休整,飞机直飞与火车一路颠簸相比问题不大;三是青藏铁路的沿线景色在我看来,除了唐古拉山与昆仑山脉之间的可可西里有点看头,其他的比较单调,而且你在去往西藏各个景点的路上也可以看到!
2.至于行程的安排,时间、经济允许的话,我建议多留出一天。如果你担心身体适应高原的问题,可以留在第一天;如果考虑市内游玩和购物的问题,比如像我们,可以留在最后一天。
3.高原反应人人都会有,只要你不是严重到呕吐眩晕,没什么大问题。注意不要对自己的身体太担心,更不能太有信心……上高原前10天左右可以吃点红景天之类的(其实心理作用大于实际生理作用),刚上高原切忌大运动量,想想我和李老师刚到拉萨第一天,光是市内散散步都有点喘。另外,常用药品都带上(止泻药、创可贴、抗过敏药、感冒药以及你自己常备的药等等),尤其是芬必得之类,可以临时的大大缓解你的头痛。
4.导游带去的购物点,大家都懂得,就算了吧。小东西可以买买,算是给导游一点辛苦费;贵重商品比如首饰、珍惜动植物、名贵药材,那就免了吧,不如到拉萨市内的店里买。后文详述。
美食
说真的,作为一个味蕾正常、口味清淡的江南人士,我并不觉着藏区当地的饮食有多么的美味,但是入乡随俗嘛,也要尝一尝。再加上这里当初多少年汉族人的援藏建设,估摸着常住的汉族人口应该超过10%,所以主流的川菜什么的也是遍布大街小巷。
关于甜茶和酥油茶,我觉得口味已经无需多言。
甜茶就跟我们经常喝的奶茶别无二致,根据一位在餐馆里与我们同桌的台湾游客所言,顶多就是多了点植物末于是便多了些香浓稠滑甜腻的感觉,说穿了其实就是塑化剂吧……在一般的藏族人的小餐馆里,甜茶几乎是必备的。然后用的都是这样一种小热水瓶来装,3元一壶,够两三个人喝了。
至于酥油茶,我想我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我一个人整整喝掉了半壶!倒不是因为有多好喝,而是由于我们点了一壶,李老师只喝了一口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崔,剩下的交给你了!”——让我情何以堪……要怎么来用语言来描述酥油茶的味道呢?就这么来说吧,第一,酥油茶是咸的!(光这一点就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了)第二,漂着油(这是废话,否则怎么叫酥油茶呢),喝多了感觉很很油很腻。第三,我喝着感觉酥油茶味道挺像必胜客里的蘑菇汤,同样的让我感觉“销魂”。
西藏的奶制品里,这样的酸奶味道还是不错的,但是因为非常的酸,所以要加很多糖。别看我这张照片里糖很多,其实是加少了,至少应该再多一倍!否则到时候吃起来,你就会像高露洁广告里那样,忍不住要捂嘴了。这样一杯像果冻一样的酸奶是在纳木错景区买的,10元。
我并不是一个吃客,所以走的餐馆也不多,但是有两家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第一家便是位于八廓街附近的雪域餐厅,原因嘛——人气极旺,堪比八廓街里的一间极具小资情调的玛吉阿米。第一次去,是在晚上10点过一点,说是要打烊了,我们买了些第二天的早饭和这里比较有名的酸奶蛋糕就走了。第二次去,由于没找到位置,只好和一家子来自台湾的游客拼桌了,也就点了两份西餐和奶茶,外加一份酸奶蛋糕(新鲜的味道很是不错,强烈推荐),也就是下面照片里左边的那个,一共110元。第三次去,在拥挤的过道里排队更是等了二十几分钟。总结下来,在这里你一定要主动!你占位要主动,否则您就傻站着吧;你点餐等上菜要主动,直接把小妹一把“揪”过来;你结账要主动,否则结果就是你吃霸王餐,都不一定有人有空来管你。
如果说像雪域餐厅、驴窝餐厅、玛吉阿米这类是靠网络笼络人心的话,那么下面这个就属于绝对的价廉物美、吃到你撑!
这家店位于林芝县八一镇,在点评网上貌似也不起眼。但是从人流来看,这家在当地的人气那是相当的旺。服务员一端上来这一大盆我们就吃惊了,先不论味道如何,光看这量就已经征服我们一行四人了。当然,这清汤猪蹄味道也不赖,沾上酱油配上当地的辣子吃,这口感、这味道、这嚼劲真是无与伦比。再加上豆花和原本锅里的高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是我们西藏游12天里吃的最丰盛最满足的一顿。
位置在这里:
查看大图
景致
从西宁到格尔木,数百公里的路程几乎都是平的。接下来从格尔木到拉萨, 翻过昆仑山脉,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奔向唐古拉山,这里已尽是绵延起伏的小山、一望无际的平原,可植被稀疏,放眼望去都是些光秃秃的景色,如果想在坐青藏线时看到像黄山这样险峻的山的话,恐怕要失望了。
一本杂志上这样写到:在青藏线上,随便一个土包,也比泰山高,在川藏线上,许多山都比珠峰高。说青藏线上的土包比泰山高,是指海拔高度;说川藏线的许多山比珠峰高,是指相对高度,即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度。——这也就说出了青藏线与川藏线在地势上的差异。
你在青藏铁路上,看向窗外,无非是草原、山脉、牦牛、藏野驴、藏原羚什么的,而当你踏上川藏公路,你会发现另一番沁人心脾的景致。如果说,青藏铁路是藏区旅游的一大特色的话,那么,川藏公路就是西藏美景之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从西藏回来,有人问我西藏漂亮吗。我回答说,漂亮。她又问怎么个漂亮法。我是这么向她解释的,如果你去一个景点玩,你可以欣赏到一幅美景,可你在那里呆上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你就会觉着无趣;可你走在川藏公路上,一幅又一幅的美景映入眼帘,完全地目不暇接、绝对地美不胜收!当你还在回味刚才的山是多么的雄伟时,眼前又出现了一簇簇婀娜多姿的花草;当你还在感叹我们仿佛走在“曲径通幽”的林荫大道时,路边湍流的大河就会把你从思绪里拉回来;
抵达藏区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天气实在多变。有时,刚才还是大雨倾盆,只是一个不留神,太阳就透过云层露了脸。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从拉萨驱车前往巴松措的路上,我们的大丰田刚过米拉山,海拔也直从4k多往降到2k多,车后座的美女正苦于高原反应在那里闭目养神,我们其他人就安逸的听着歌。这时,就听到《忽然之间》的前奏响起,当莫文蔚用她那磁性的嗓音唱出“忽然之间,天昏地暗…”时,车外瞬间变了天,歌声仿佛咒语一般灵验。窗外的乌云仿佛凝固了一般定格在空中,“就算时针 都停摆;就算生命 像尘埃”,歌曲中这样唱道,而我们就像被定了身一样,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们的时针停摆了,我们在如此绚丽的景致前也犹如尘埃般渺小——这种源自内心身处的感慨、这种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也只有身临其境之时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
人们
旅行的美妙不仅仅在于当地的景色,沿途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也是最爱的一种别样景致。
从上了火车开始,这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朝圣者。他们或是年轻精壮、眼睛神气的青年,或是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者;或是身着藏族民族服饰的普通百姓,或是披着氆氇的喇嘛;或是不远万里前来的汉族人,或是藏区当地的藏民……他们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却拥有同一样东西,那就是虔诚,一种旁人难以致信的信仰,简单却有力。在去往拉萨的火车上,中途上来一个年轻的喇嘛,一身绛红色氆氇,缓缓踱步到我们这节车厢,然后坐在我旁边的车窗前,不时的拿起相机拍下窗外的景色,看上去很面善,不善言辞的样子。与我同一隔间的一个上海中年人用带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和喇嘛攀谈着。听喇嘛说,他12岁便入了教,属于格鲁派,今年28岁,这次是他第一次坐青藏线去拉萨。
中年人问他,你为什么入了佛教。年轻人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用不怎么流利的普通话说:没有什么原因嘛。做一个喇嘛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很简单,就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想法或者理由。这个喇嘛只是一个缩影,人数众多的朝圣者不论是举家前来的,或是独自绕街的,还是磕长头的,他们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手持转经筒,围绕自己的信仰一圈又一圈。他们一次又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化繁为简,抛开其他的琐事,对于不信教、没有信仰、复杂的我来说,他们完全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我除了默默注视着他们的真诚、目送他们远去,就只剩下敬佩了。
这张照片拍于拉萨市八廓街,我们在川藏公路上,也见到好几个这样的朝圣者,大多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尽管有的会向我们乞讨,可他们前进的方向只有一个。一个单纯的信仰给了他们无畏的力量,去抵抗漫漫朝圣路的疲惫和饥寒。
两个藏族老妪手里握着转经筒,慢慢的走在小昭寺路上。她们颤颤悠悠的向前走着,很慢很慢。
在位于拉萨郊区的色拉寺里,我们看到这样一家子,一位老人和他的孙辈拎着酥油一起过来朝拜。尽管晚辈们早已不穿老人这样的传统衣服,可我想,藏族人的虔诚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从心底最深处传给后辈的吧。
藏区的小孩很是活泼有趣。在从林芝驱车前往然乌的路上,我们在古乡湖边遇到一群在河边嬉戏的藏族孩子,于是便招呼司机师傅停下车,把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糖给他们送了去。他们倒也爽气,带头的小男孩直接一把抓了去,兴奋地跑回大树下和他的伙伴们分了起来。

在后来的色拉寺里,我们遇见一位可爱的藏族小姑娘,便邀请她抱着她的小黑猫照了张相。
每年的6月到9月是西藏旅游的旺季,所以在这几个月藏区里最多的就是游客了。在旅途中,我向来很有兴致去了解来自全国各地与我有着大相径庭经历的人们,不论是导游或是同行的游客,不论是年轻萝莉还是白发老者,从他们身上感受不一样的人生观和理念,对我来说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乐趣——在我看来,这也是所谓“行万里路”最大的意义吧。
在去程的火车上,那位将将退休的上海“光头”,已中年却仍对周遭的一切保有一颗童真一般的好奇心。他的两个孩子比我小两三岁,他与喇嘛聊佛教,与李老师聊工作,与我聊数码,与对面的中年夫妇聊孩子……在即将下火车分道扬镳的时候,他对我们说:我很欣赏你们这样的背包客!年轻人,就要像这样有干劲、有闯劲!——是么,远没到三十的我们,真的有闯劲么?
在这短短12天的行程里我们遇到了很多我们的同龄人,比如之前的提到的两个广州小伙,以及两位与我们同行林芝线的温州美女。我想,与同龄人同游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释放着一样的活力。在餐馆,和广州小伙聊聊国家政事,不由得就提到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此处略去一千字);在车上,我们把司机师傅的车载mp3里的老歌全换成了80后听的流行歌,看着窗外的景色,听着熟悉的旋律,嘴里还一边哼着——这,也就是同龄人才会有的感觉和默契。
在回程的火车上,和我同隔间的是一个正在英国留学学习信息化管理的南京学生和几个来自浙江中国美院的老师。由于大家都是目前教育体制下的生存者,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把话题引到了对于教育制度的讨论上来。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位留学生,比我大两岁,这次他时至放暑假,便与父亲一同去西藏旅游。他是一个有着生活梦想,却又现实的年轻人,从小酷爱画画,可由于父亲的压力便只好放弃,高中毕业就直接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至今。这次面对专业美术院校的老师,他很向往,很想将来毕业之后能在工作之余,重新拾起儿时的爱好。——和他们聊了许久,也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可当一个人安静下来后,我真是唏嘘不已。当初的我不也一样么,小时候受到表哥的影响喜欢素描,可迫于学习,小学之后便再也没能拿起画笔、背过画板了。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机会再续前缘呢?人生几何,总有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遗憾和无奈,没有必要为此后悔,要做的就是跨掉过去的心坎,“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