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猛然间觉得,这操蛋的人生好比蹲坑。有时侯你使劲地酝酿,到头来等来的可能只是一个屁;有时侯完了事才突然发觉由于自己的疏忽,忘带厕纸,得求别人帮忙“擦屁股”。有些人未来可期,生活惬意,好比每天早晨那规律的一蹲;有些人老犯便秘了,各种肠胃不适,各种挫折苦闷,只有自己清楚。
前些日子,看了几本书。其中,余华的《活着》中福贵的人生操蛋、坎坷,充满了不幸和未知,前一分还正老婆孩子热炕头,后一秒就儿子惨死,老婆大病;前一分爷孙俩相依为命,一眨眼孙子就吃豆子撑死了……福贵的那个年代荒诞动乱,我们生活的时代“安定和谐”,可他的生活理念却与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不就图个有奔头么——正如文中福贵与孩子的一段对话:
“姥爷,小鸡什么时候长大啊?”
“小鸡很快就会长大了。”
“长大以后呢?”
“长大以后呢….鸡长大了呢就变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
当孩子追问道:“牛以后呢?”福贵回答说:“牛长大了,馒头(孩子的名字)就长大了。”
而当看完《我与地坛》,我就觉得这所谓的有奔头,不过就是一座海市蜃楼罢了,让人用来望梅止渴的,只有抓住现在,活在当下才是正道。用电影《死亡诗社》里的一句台词来说,就是“seize the day”。没必要考虑太多不着边际的未来。人在做,天在看,究竟是实打实的,还只是一个屁,时辰到了,自然就会见分晓。
曾经看过一个财经类的访谈栏目,节目里主持人问及嘉宾对公司未来五年十年的目标和期许,嘉宾言辞激烈地说:“十年的规划基本就是狗屁,一两年的预期能顺利完成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位企业家是个实在的主,不造空中楼阁,话语中无不透露着他的恳切与认真,当然,这可能是为了树立自己以及公司的良好形象吧,但这也正好顺应了中国人“踏实作事”、“先苦后甜”的价值观。相比之下,我看的第三本书《瓦尔登湖》里的的观念就有些遥远和生涩了。作者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事的洒脱和忧国忧民的态度。他洋洋洒洒的诸多观点中,这一段深得我心:
“ 一个人要在世间谋生,如果生活得比较单纯而且聪明,那并不是苦事,而且还是一种消遣;……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就像我之前说到的,这大不同的世界观、多元化的价值观相较于单一的文化认同才是真正的和谐。然而,或许数百年前深入桃源仙境的武陵人们还能做到,而如今身陷hard模式的人们怎么可能轻易的脱离这片红海呢。
……
……
反正,不论是便秘,还是拉肚子,总得去蹲坑。不论想要及时行乐,还是及时吃苦,结局并不会比想像的更糟,也不会比期盼来得更好。所以,只要“seize the day”就行了。
2011/6